国家发改委:中国有效稳定能源价格 与欧美国家形成鲜明对比******
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(记者 王恩博)受多种因素影响,2022年国际能源价格大幅攀升。中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伴学12日在北京表示,中国一系列改革调控监管措施有效稳定了能源价格,为稳增长、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,与欧美国家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。
周伴学在当天国家发改委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如是说。他举例称,2022年中国居民电价、气价均保持稳定,欧美国家则明显攀升,美国、欧元区2022年1月至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中,电力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12.9%和36.3%,天然气价格同比涨幅分别达26.6%和56.5%。
周伴学直言,2022年,国际能源供需形势复杂严峻、价格大幅上涨,多个国家遭遇能源危机;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,国际冲击叠加极端天气频发,能源保供稳价面临较大风险挑战。国家发改委在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基础上,创新机制、稳定预期、加强监管“三箭齐发”,以煤炭为锚着力保持能源价格总体稳定。
2022年1月至11月,美国、欧元区CPI中能源价格同比分别上涨约27%和38%,而中国CPI中居民水电燃料价格仅上涨约3%,汽柴油价格涨幅也明显低于美欧。
以创新机制为例,周伴学表示,官方立足以煤为主的中国基本国情,坚持系统观念,煤价改革、电价改革“双管齐下”,以机制创新支撑能源保供稳价。相关改革措施实现了煤价、上网电价、用户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“三价联动”,有效稳住了煤价,进而实现稳电价、稳用能成本。
此外,国家发改委还通过“打明牌、定边界”方式,持续加强宣传解读和预期引导,积极应对价格异常波动风险。对相关煤炭生产贸易企业、资讯机构开展约谈提醒,及时纠正捏造散布涨价信息、恶意炒作等行为。建立煤炭价格监测和成本调查制度,开展煤炭价格指数行为评估和合规性审查。对煤炭价格涉嫌超出合理区间线索开展拉网式调查、聚焦式核查,坚决做到发现一起、处理一起。(完)
空腹服药和饭前服药是一回事吗?******
据专家介绍,饭前服药与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。饭前服药指的是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药,空腹服药指的是在8到10个小时之内没有进食的情况下服药。服用某些药物时,需要胃内绝对的“空”,而不是“饭前”胃内食物较少的情况。如果没有区分清饭前服药与空腹服药的区别,首先会影响药物的吸收,贻误病情;其次可能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,比如恶心、呕吐等胃肠道反应。
由于胃液呈酸性,所以有利于弱酸性药物吸收,而不利于弱碱性药物吸收。因此,在胃液中不崩解、到肠道才被吸收的肠溶片,就需要空腹服用。
其他宜空腹服用的药物还有:驱虫药、滋补类中药、盐类泻药、阿仑膦酸钠片等。阿仑膦酸这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,如果不是在空腹的情况下服用,就可能对食道造成损伤。(兰兰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